城市
文化
地理
唐山
河北省

为什么很少有人自称为河北人?

看见过自称唐山人,秦皇岛人,保定人的。很少看到他们自称,我们河北人。也很少看到有人说我们河北咋滴咋滴的。难道说河北人没有认同感吗
关注者
441
被浏览
506,358

139 个回答

为什么河北一省意识凝不出来,别的方面我之前有回答过,这次我将在河北的方言和地名上做一下讨论。



首先纠正一下,唐山并不是方言岛,隔壁天津才是。

整个燕山南麓到渤海北岸地区 ,也可以说冀东地区,在古代甚至近代,都是一个方言区,一个文化区。

北京的平谷,廊坊的三河,天津的蓟县,宝坻,宁河,承德的兴隆,宽城,秦皇岛的昌黎,卢龙加唐山所有区县,都可以归算到燕山—滦河方言区里。虽然现在在中国的方言地图里,被东北话,北京话,天津话包围了,但是明清前,东北,北京 ,天津的方言都还没有形成,所以有学者持唐山一带方言是继承宋辽时,河北北部到辽宁南部的大方言区——古幽燕方言。

这一点,从广泛分布于秦皇岛,唐山,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地的“X各庄”就能看出来,各是家的古音,而燕山南麓地区虽然方言几经变化,但地名还是比较稳定的。




大数据揭示古幽燕文化带

有位朋友说我不怎么地,只会百度,我承认我的确不是什么大神大V,连个小V都不算。但我觉得能利用好百度也不错啊?百度虽然大部分时间贱不拉吉,但是也算是普通老百姓能接触到最好的大数据源了。

顺便提一句,我平时最喜欢用的是谷歌和维基,最喜欢的软件是Google earth PRO,最喜欢的移动操作系统是塞班和原生安卓。之所以引用的资料百度的多些是因为我懒得翻墙。所以请不要以为我是百度粉,好吗?

言归正传,让我们打开百度地图,搜索“各庄”就能看到,全国范围内,“X各庄”的地名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的中北部。主要包括秦皇岛,唐山,北京,廊坊,天津,保定,沧州。在京津冀十三市中,占据了七个位置,足以见得,这七子之歌,是古幽燕文化带的主体,本来可以作为河北的主体文化。


如图,我们不难发现,“各庄”这一京津冀独特地名的出现频率,是围绕北京-廊坊一带所所递减的,即使与秦皇岛接壤的葫芦岛一个没有;而我们河北省的省会,国际庄同学也是一个没有。衡水反倒有一些“各庄”地名存在。不过也是,如果石家庄属于幽燕文化的话,他的市名就应该叫“石各庄”了(捂嘴笑

如果不是朱棣这个人,很可能北京天津一带的方言和文化将介于保定话和唐山话之间,真正的河北大方言区出现了。

为什么朱棣能改变方言?是因为明北京作为都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方言文化习俗,满清因之,又带来了满族的词汇。

而天津本是卫所,因为要拱卫北京,所以朱棣从老家安徽招募士兵为自己看守此处,所以天津是一个中原方言的方言岛,过去出了市六区,那就没有天津话了。到了今天,五县里除了塘沽跟天津话比较像外,武清还是京腔,宝坻蓟县还是唐山味,津南听着跟沧州话差不多。


燕山南麓-渤海北岸方言带

我们不难发现,燕山南麓到渤海北岸的“唐山话”地区大多是山区县,半山区县。正是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区位最能保持方言的稳定性——事实上,保定的易县等保定北部县以及其他北方省份的县,有很多和唐山一致的方言词。唐山话里,问句后面都回带一个“耶”字,以及像中原大部分地区一样,用“中”来表示肯定,无一不证明燕山南麓一直都是中原文化的前沿阵地。当然,卑姓等小姓在唐山的普遍存在,也说明了本地区也受契丹女真等东胡文化的影响。

唐山迁安(含迁西)县是辽代时是从保定安喜县(今定州)整体搬迁来的,属于异地安置。县名就源于“迁来的安喜”之意。在明朝时唐山的丰润(含丰南)、玉田、天津宁河一带也有不少来自保定地区的移民。

另外说一句:春晚每年几乎都有个唐山话的小品,但很遗憾,除了赵丽蓉赵奶奶的唐山话正宗外,别的在唐山人听起来都是一股保定味,包括电影《唐山大地震》也是。

相声演员苗阜学的唐山话,“干猴么”。我就纳了闷了,唐山哪儿的人把干什么说成“干猴么”?这猴是哪儿来的?大城山动物园的?反正市里斗说“干啥耶”,还请其他唐山各区县的朋友指点我一下,到底唐山哪儿把干啥说出干猴么。。。


今天人们广泛熟知的唐山话,主要是市区的口音,脱胎于蓟县遵化丰润。是燕山南麓方言的代表。市区及市区以北,以西,都是这个蓟遵片口音。当然,这个方言区也不是铁板一块,市区的语调还是受滦昌乐以及山东等地移民影响,比较绕,说话跟唱歌似的,玉田宝坻的方言就更平缓点,我妈说他们内边说话更接近于普通话点,没唐山话那么绕…

总之想学狭义上“唐山话”的话,看一看赵丽蓉和马季的小品就可以了,这两位老师都是宝坻人。(当然今属天津市)

唐山市区虽然正好是诞生于丰润县和滦县的交界处,是有着两个母县的城市,但方言却是主要来自于蓟县遵化丰润,是燕山派…


而唐山话另一大派,代表了滦河渤海文化的,是滦昌乐方言(乐此处读作“烙”,Lao)。

正是这个方言孕育出了乐亭大鼓,冀东皮影等传统戏剧,也诞生了整个河北地区唯一可以与晋商徽商等地方商帮相提并论的“呔商”

顺便说一句,我一直以为我妈的老家在东北,结果在我姥爷去世时的讣告上才得知,姥爷家是河北乐亭县胡各庄人士,因做买卖才毅然出关,是呔商的一员,据说买卖不小。而据我二姥爷说,当时解放长春后,怕某党抄没家产,所以把国民党的钱都当柴火烧了,具体有多少呢?我二姥爷不记得了,只记得煳了三顿苞米,两顿大米饭。。。

杨三姐说的就是这种方言。其中滦县由于历史悠久,建城史长,位于通往关外的要道,对外交流最为密切,所以在滦昌乐方言体系里,他和沿海的乐亭等区域方言差别也不小,是被称作“京老高”的,比如喜欢将忒读作推,这是受北京话影响了。个人认为,作为曲艺之乡的乐亭,“唐山”味最浓,如果说市区话在冀东地区里说话像唱歌,那么乐亭基本就是唱戏了…不过也正是这样,乐亭大鼓等曲艺才能发源于乐亭。



还有的朋友会说,迁安迁西宽城一带说话,发艮,有点大舌头,跟辽宁的锦州葫芦岛挺像,不是唐山话了吧?

很遗憾,区分方言主要是靠调值,这些地区跟遵化丰润的语调差不太多,虽然的确和辽西,甚至辽宁大部分像,但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了,南腔北调。主要还是看调。说到东北话,大部分专家认为,松辽片为东北官话平原型,该地区是东北移民特征最明显的地区,原住民口音被冲淡,更接近

普通话

,是最标准的东北话。我的母亲的老家在吉林省,的确口音相比辽宁比较淡,尤其是长春。而辽西地区自古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受北京以东地区影响很大,除了总体上明显表现出东北官话的特征外,在个别词汇上和东北话中其他两支有所不同。

甚至有人提出,辽宁,特别是辽西地带应该归于到冀鲁官话区,我个人是很支持这一说法的:因为我虽然是唐山人,但父亲家是山东老家,爷爷和二爷爷这一支迁到了唐山的古冶区,家族中还有再继续往东闯到昌黎和秦皇岛的,而最远的一支甚至闯关东到了黑龙江;母亲家原籍直隶省乐亭县,但做为呔商赴关外经商,在辽宁的沈阳,吉林的长春,辉南等地安家落户,姥爷的整个家族里的其他亲戚以成为了彻彻底底的东北人。所以我有时也常常感叹,我的家族就是一部东北开发史,也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和河北山东的渊源。所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那些知乎上一些顶着中国唐山头像的“唐山”人,请不要再说出唐山文化是东北文化的子文化,孙文化,这种毫无根据,毫无考证的胡话,行吗?



不过诚如楼上那位朋友所说,唐山将成为方言岛,北京廊坊一带的区县逐渐跟着北京变成京腔,划归天津的蓟县宝坻宁河有变为津腔的可能。至少很多留在天津上学的这三个区县的孩子都尽量不说家乡话了———毕竟天津方言里的老坦儿一词,就来自于对唐山一带的蔑称,是上文提到的“老呔儿”一词的变种。而昌黎一带…未来很可能像秦皇岛市区,承德一样,像东北话靠拢。

@马前卒,虽然督工一直强调承德话是标准的普通话,不是东北话,但我近几年接触的承德市区或是郊县人,说话都有点东北味儿了。



所以,在这里说一说河北北部的方言情况。承德普通话采集地自不必说,张家口是纯晋语区,莜面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河北南部的方言应该是继承了古中原话,但受晋语,河南话的影响。了解的不多,就不多说了。



说实话,纠结有没有河北人挺无聊的,徐州等江苏北部会强调自己是江苏人?就连我认识的扬州,苏州,镇江人出省后都直接报地级市的名号,不会说自己是江苏人。

赤峰人会跟鄂尔多斯人认个内蒙老乡?皖北的蚌埠跟徽州能有多大关联?青岛人会跟菏泽人大谈老乡情谊吗?

编辑于 2016-06-30 22:34

保定和石家庄之间是一条比较深的分界线,

两侧的方言调型完全不同,至今仍大致符合 辽国vs北宋 各自官话的界限。

北宋官话是来自开封的汴宋节度使,包括大部分河南、大部分山东(青岛以西)及河北石家庄以南方言。包括大名鼎鼎的 汴梁 & 大名府,整个水浒故地,沧州柴进、清河武松、郓城晁盖吴用宋江阮氏三雄、大名卢员外燕小乙。。。等等等,这是北宋的官话。我姥爷家族闯关东之前来自衡水的武邑,属于这一区。

辽国官话是来自北京的范阳节度使,基本调型现在仍保留在 保定&唐山,阴平55~阳平22,蓟县公孙胜使用该语。后来北京的阳平由于变调原因(可能是前字变调的扩张)而导致变成35,这也是现在普通话的来源。

另外,昌黎、乐亭一带的方言调型与范阳系又完全不同,可能是“平卢节度使”的残留,该节度使原本是以辽宁朝阳(营州)为中心,但后来在契丹人(语言类似蒙古语)压力下,营州整个迁到昌黎。这种“营州话”一路演变下来,很大概率成为明代辽宁的语言(根据满文《三国演义》的翘舌系统推测),但经过明末辽东的大乱之后衰落。清初锦州、奉天重新建制的时候,语言被清初的北京话代替。但锦州仍残留了“疑问式语气”作为营州话的痕迹。我姥姥的家族闯关东之前来自秦皇岛的抚宁,抚宁这个地方跟锦州一样被清代北京话取代了营州话,并且管昌黎人叫老呔儿,她曾经跟我模仿过“你吃粥了没有”的昌黎调。

编辑于 2021-02-06 20:48

转:

河北是一个平庸的省份吗? - 调查类问题

回答者:

https://www.zhihu.com/people/bei-yang-shang

子曰 ,知乎?不知也 ᶘ ᵒᴥᵒᶅ
520 人赞同
【多警预图】2016年5月24日,感谢499赞,更新附加篇《南国叶落 北府尘嚣》(文中图侵删)
(感谢 @郑欣提醒《2015河北各市市辖区》中唐山辖区中的错误,已更新。)

“河北是一个平庸的省份吗?”

题主不要过于轻易的对一省或一国用平庸或其他简单几个字去概括,因为它们的复杂程度之深,可能远不只存在于几个描述语之中。

想要搞清楚河北省是不是平庸,必须就要先搞清楚河北省究竟是什么样的省,答案自出

======================================================================
======================================================================

11月1日新更,见附加篇与第六章第七章 (感谢147个赞,同时抱歉迟更)
===================================================

最近一段在改毕业论文੯ੁૂ‧̀͡u\,没有能够更新,等过了论文期补回来ฅ՞•ﻌ•՞ฅ
===================================================

【伦敦时间6月29日夜更新 见第五章:河北人的性格篇】

======================================================

是时候加个目录了(๑•ᴗ•๑)

第一章 吾冀煌煌 立于中 央
第二章 冀府流离 孰之过
第三章 唯稳是政 冀复何
第四章 冀地风华 锦缎携桑
第五章 燕赵雄魂 薪火不
附加篇 华夏幸福 幸福冲
第六章 路漫漫冀修远
附加篇 南国叶落 北府尘嚣



第一章 吾冀煌煌 立于中央

燕赵虽建都建成史数千年,本文只择近三代之史,追思燕赵故事。

如下是明清的直隶
不必多说,再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这是首都位于南京的国民政府时期图,由于继承了中国古代所有王朝所崇拜和追求的中央集权,当然要强干弱枝强化南京及周边的上海,而作为前敌对势力和N朝政治中心的燕赵大地及周围当然是头号甚至唯一的重点削弱对象。

因而北京降为北平,直隶降为河北(虽为平级实则降矣),并将北部纵横辽阔的大省内蒙古一分为二,大兴安岭地区划归黑龙江,中西部则化为塞北四省(自东向西为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


虽然塞北四省其东部两省热河察哈尔分别以河北承德和张家口为省会裂土而立(当然其主要疆域还是内蒙),但作为废直隶的河北省依然坐拥京津/平津,需要提醒的是,彼天津非此天津,当时天津卫完全可以与上海南北并称,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结构都是一座典型的当当时凤毛麟角的新式城市。因而当时坐拥平津的燕赵大地,即便分出了部分北界部分城市却依然是唯一可以全面与首都南京地区全面对抗的省份,如高等教育方面:北平大学/北京大学,北洋大学(清华南开尚弱)。


河北没落之始 ,源于京津之剥离。
是的,我是说“剥离”,京津硬是从燕赵大地活活地与母体剥离开来,京津独自发展,母体却血肉模糊。



正是从京津的剥离开始的(绿京褐津蓝冀)。因为再此之前,直隶省/河北省都是典型的一城独大的省份,天津对直隶/河北的重要性——一如现在武汉之于湖北,西安之于陕西,成都之于四川,建国后一个绝对中心的大城市的剥离使得河北至今都是一个没有中心的省份——既因为地理疆域的支离破碎而失去了存在地理中心的可能也因为绝对中心城市的直辖而失去了龙头都市(注意:中心城市不是直隶总督署存在了N年的保定,而是新兴的天津!!!)。

失去了龙头城市给河北带来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内斗。
就像一个老大自立门户了,留下一群小弟,特别是下一任老大居然是个资历很浅的毛头小子。

石家庄在省内的日子也不好过。
省内强市如唐山,GDP一直领先石家庄,根本不服石家庄当省会却偏于自身冀东又与冀中南被天津隔开也不可能做中心。
前省会保定,对省会搬迁数十年来耿耿于怀;
冀北张承,大部分地图都被北京隔断,只有西部太行山区与冀中南相连;
。。。。。仅河北省内斗都可以单独开篇。

附图 河北省十一市各市区情况 至2016年5月





关于为何不提帝都而着重于于天津:
因为,一作为首都,其直辖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是在归直隶管辖的清代,二者行政中心也是分离的:京师和保定;而到了北洋时期,甚至成立过京兆直辖地;另外,清末民国以及后来相当久的时间内,新式都市天津的繁华和影响力是远远超过旧式城市北京的(北京吸血而大是后话了)。

而当时天津直辖后由于河北省运转不良曾经于1958年再次短暂成为河北省会,不过还是于1967年永久性剥离出去(是否永久很难确定,此说法依据是行政区划的高度稳定性)。

关键是中央给出的理由也是十分可笑:河北省政府不具备管理大城市的经验。呵呵,呵呵呵呵,好像延安和西柏坡也不是大城市吧,按此逻辑应该打完内战再把大城市交还有经验和能力的某石然后回山沟啊。

当然,建国后直辖之风曾经非常盛行,诸如辽宁一省也曾有过四个直辖市,不过都只是特殊时代需要,后来均重归各省,像天津这样作为常规化永久存在的再无其他。

吾省煌煌,吾鸣锵锵;
立于中央,掩泣而伤。


第二章 冀府流离 孰之过?

与燕赵大地行政区划一同频繁变化甚至更甚的,是行政中心的迁移(省会搬迁能够称得上搬迁史的恐怕也独此一家了)。

若只算1913年到1968年,在这短短55年间直隶/河北省会共搬迁11次!!!北京/北平,天津,保定不定期轮流值勤,直到68年由于保定文革动乱省会迁石。(PS:当然不包括抗战流亡时期的省会搬迁啦!!)

真正可怕的还不是省府的流离,而是伴随着省会的频繁搬迁而浮动不稳的燕赵政局和人心。

也许是首都当局深切感受到了京畿大省的动荡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也许正是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管理京畿大省至关重要的秘笈——穷可耐乱不可耐。河北省当然是以全国利益为重,坚决遵守中央指示了。不然呢?还能怎样?

过于频繁的省会搬迁极大消耗了河北省本不必消耗的财富,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资金和物品损失。

这是NO ZUO NO DIE吗? 如果是,从清末到文革,没有天灾,而由于抗战导致的兵祸流离也并未算入,除文革迁石是为了早日稳定省府可以说通之外,其他频繁搬迁的十次的ZUO由谁来负责?孰人之过???

对于河北省会频繁搬迁事件也往往就止于对历次搬迁的陈述,却鲜问责于实施者,河北羊逆来顺受已惯,还是其他?

纵然永远找不出一个罪人,至少也要由此昭告天下,河北省不是任性的折腾完拍拍屁股走了就没事的。



第三章 唯稳是政 冀复何求


迁石后,本来还想迁回保定,后来周恩来总理下批示:河北省会不再搬迁。现在看来,其中仿佛存在这样一句潜台词:河北,你永远也别想再给我折腾!

下图是挖去京津,省会迁石后的河北政区


于是后来,省会不再变;于是后来,天津不再重归河北;于是后来,河北没有中心城市;于是后来,河北各地互掐;于是后来,河北省高管鲜有开拓进取性格或经济管理出身者;

于是后来,河北当局便奉行一切以“稳定”为最高宗旨,直至今日。

河北省真的再也不动(更不要说乱)了,即便是雾霾蔓延整个华北,他们依然像机器人一样每年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挖煤烧铁炼钢,耗资源排污染,收钱,直到后来北京实在受不了 了(不管是呼吸着不爽了还是在洋大人面前没面子了),一纸诉令下来,河北才不情愿又无奈的慢吞吞的开始按照要求去稍微动一动。

但中央对河北的大目标是达到了,以后的河北省只不过是异常听话的乖乖女再也没有出过能够影响首都安全和稳定的事件,只不过,环首都贫困带和雾霾好像又让伟大光荣正确的首都没面子有麻烦了,唉,河北省真笨!



为什么河北省多年吃煤铁钢的饭不升级产业呀??还不是怪河北人太笨么?

因为我冀是京畿大省不同于其他省份一切稳定为先动这些产业会导致大量失业问题社会可能会动荡呀!
因为我就是一个很保守的人很适合守成呀中央当然知道啦所以派我来一定是要我“不求有功但求不乱”呀!所以我干嘛要动经济和产业这么敏感和高风险的东西直接去村里和老奶奶们谈谈心喝碗农家粥多好呀!!
因为我是政法出身啊(哭哭哭),我哪里懂什么经济,到庄里抓几个法轮功倒是很在行哈(得意洋洋)!

以下高能预警!!!!!







因为河北省根本不是一个省,长久以来只不过是首都的附庸十一市联合地区,根本没有独立的省格。

河北省考虑发展大计极少从河北立场利益关系出发,而是从北京立场出发。
诸如,河北张承两市要发展工业,北京电力不足,输电北京停止自身发展,或北京怕污染,张承就要乐得贫穷;河北要喝水,北京也要喝水,水库所在地区直接划归北京,未划归的水库也不得自主使用。

而这是符合以前除河北外一切它方的切身利益的,因而也是各方乐于看到的。我说“以前”,是的,现在北京快要被自己撑死了于是京津冀不得不一体化。以一省之血肉去喂养一城之百姓,撑着了也是情理之中。

(再此想补充一点,河北省GDP全国第六,向中央的纳税排名似乎是远低于第六,但这并不能说明河北省其实并没做出像人们所以为的那么大的牺牲。河北省的特殊之处在于,除MONEY外,还要比其他所有省份都要付出更多的从首都人民的饮水用电到首都人民需要安全感因而稳定压倒一切以及制度牺牲和独立身份的牺牲。)

一省之所以为省,一国之所以为国,总要有共通的东西存在,总要有一些自豪感和归属感存在。

回看数千年,现在的河北是最为弱势的河北;
回看数千年,现在的河北是最没追求的河北;
回看数千年,现在的河北是最不独立的河北。

唯稳是政不如唯冀是政,河北首先是河北人的河北,其次才是他人的河北。





第四章 冀地风华 锦缎携桑麻


先上图


这不是内蒙,这是河北张北草原。





这不是江南,这是河北白洋淀。









这不是新疆,这是河北怀来天来沙漠。






这不是海南,这是河北北戴河。








这不是东南山国,而是河北白石山。











这是河北。













这也河北




这同样是河北。-

------------------------------------------------------------以下为第二次更新----------------------------------------------






第五章 燕赵雄魂 薪火不灭


燕赵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本章开篇将以一个熟悉的主题切入。


下图是北京时间6月28日石家庄永昌主场迎战广州恒大比赛结束后,永昌球迷高喊“亚冠加油!一路顺风!”



恒大球队鼓掌回应

恒大球迷表示谢意


评论虽少然已明了

其实此非孤例,早在2013年的中甲赛场上,石家庄永昌和河南建业就曾在赛后有过“河北加油!”“建业冲超!”之类的相互鼓励,而对比之下河北怀抱中两大经常对在河北人面前极尽秀优越之能事的先进都市都还停留在乐此不疲地互相问候对方家人和智商的阶段——此处没有要诋毁二市的意思,答主本人本科就读于天津某高校,许多师友包括女朋友都在天津,可以说是第二故乡;而北京则除了是全河北省人民的伟大首都之外也是答主回国后的第一选择(投京报冀,再无它法),二市之分量可见一斑——忽忆起太祖一句话,大意是:体育者,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永昌之谓乎?

回归正题,河北人难道还只是那个“慷慨悲歌”的性格吗?
声明:以下观点均为答主个人思考所得,未必代表

从河北的文化称为”燕赵“来看,便可得知,河北实际上是燕赵二元文化共同构成的省份——燕国故都依然升级为新朝帝都并直辖单列,而赵国故都则依然镇守在这片古老大地的最南部。
如图,虽然燕国在河西走廊及辽东仍有疆土而赵国更是除冀之外还占据着山西省中北部及内蒙河套地区,但毫无争议的是二者的统治中心都在河北省界”之内“——燕都北京,赵都邯郸。

历史上的古燕赵分界线大致在今天保定市中心一带包括满城区市区,再往北的易县则是燕下都,而往南则是故中山国原国境,因此,大致可以判断出,在历史上,直隶大地曾经以此一线为界有过较为明显的南北性格差异。

古赵人性格的核心是”善战尚和“——处于四战之地,不善战即意味着亡国,而偏偏其又出奇得善战(这是后话);古赵人也许同样是处于四战之地,才崇尚和平——将相和,车回小巷,负荆请罪都是尚和,且赵人尚和而不畏战,渑池之会,完璧回赵即是”以战逼和“,而战国时期最大规模最为残酷最决定历史走向的一次决战长平之战其实也是为秦人所逼不得不战(后世更多史料渐渐证明赵括固然年轻但也绝非仅仅纸上谈兵之辈,他当时面临的粮草压力,不利地形以及拼至最后一刻的英勇不应被完全忽略),此期间,燕国曾数次派数万大军入侵赵国边界均被少数占绝对劣势的赵军大败。
古赵人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性格特点是开创和兼容——胡服骑射即为典型。唯有开创的雄心和魄力才有兼容的勇气和气度,而又唯有兼容的勇气和气度才能支撑起开创的雄心和魄力。再此不得不多提一句,现在的邯郸精神依然是”开放,进取,担当,包容“,在全国众多城市泯然众人矣的今天,邯郸能够如同延续其城市名称一样将城市性格也延续下来实属不易,而这件事本身也多少蕴藏了坚毅与不屈的性格。

古燕国性格最为广为人知的也许就是”荆轲刺秦,易水萧萧“了。慷慨悲歌之士,仿佛古时秋冬时节的北方大地,辽远而又苍凉。

在战国以后相当久的一段时期内,赵地是以绝对优势占据着燕赵的主导地位——两汉邯郸为五都之一,东汉末年邯郸城被毁,曹操却在今邯郸境内临漳县以邺城为都,设铜雀台等三台;邺城接过了邯郸的接力棒一直传递到隋唐时期,而到北宋,邯郸境内大名则为“大宋北京”,而燕赵势力的微妙转变正是在两宋——中原王朝失去的幽云十六州中幽州云州分别升格为”南京“和”西京“,此后就不必多说了,燕地一路飞升,赵地渐渐式微(相比之下)。

为什么要提这么多古燕赵人性格,与今天的河北人有什么关系?难道仅仅是一个文化称谓?
回归到本章开篇,看看石家庄和唐山地区在战国时期的分属情况便易于理解为何裕彤体育场会”善战尚和“”大气兼容“”野蛮体魄文明精神“而唐山则在篮球比赛后进行群殴了。

(注:燕赵毕竟距今已两千两百多年历史,期间行政区划变化,移民流动,新文化融入都会对冀本土文化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另外永昌也发生过于上海上港踢平后砸裁判大巴的行为)

而今天的燕赵文化边界其实是北移的,如下图。
红区为冀中南也就是泛赵文化区,而蓝色则为原燕文化区,绿色则为塞外草原文化地区。

从地理决定论来说,河北省的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决定了”河北人“这一称谓的难以一语定性。
——————————————————分隔线又来了——————————————




=================以下为11月1更===========================

附加篇 华夏幸福冲超

如果去年今日永昌冲超提醒了河北的不可被忽视,那么今天华夏冲超就是在宣告河北省是一个在中超中必须被重视的省份!


足球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城市或省份的骄傲,除了参与性强,同时现场人数众多,周边产品丰富以及人类学家说主张的足球游戏模仿原始社会的狩猎等原因之外,我想,它作为一个城市或省份对自己存在感和归属感发自内心最深处的寄托和呼喊这一角色也不可忽视。

从立于中央的煌煌大省到如今“灯下黑”的积贫积弱,河北人已经隐忍了太久,以至于有时候连自己都忘了心底的底线和尊严。但隐忍从不意味着习惯,河北需要被世界重视自己的存在!如教练李铁所说,河北有两支中超球队还是太少了,应该再有两支;当下阶段河北对足球的追求就是对自身存在感和归属感的追求,它远远不应止也不会止步于仅仅身处最高等级的联赛,要打出去!决战巅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可以如此分层:

最上者,改变自己所属于的这片土地至理想之土;

其次者,移身至理想他土而独善其身;

再次者,身处其中而不作为;

最下者,身处其中而因其黯淡恶之甚至分裂之。

乡土情结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不靠强大或富有等现实利益而令你留恋;恰恰相反,有时候令你挂念放心不下的恰恰是它的贫穷和落后。归属感与现实利益就这样撕裂着你的认同感,但最终你还是会做出一个选择——去成为那个让这片土地强大的人,或者去成为那个心底里不承认自己属于这片土地的人。而我们往往对自己出生和成长的那片土地有着剪不断的情感,因为它承载了你儿时或一路走来的独一无二的记忆,忘却故土,就是忘却自己的以前。而往往我们离那片土地越远,或是我们的处境越是艰难,那种情感越是强烈。


第六章 路漫漫冀修远兮

首先,京津冀一体化示意图


动机上:不是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旗鼓相当,融合势不可挡,也不是意识到了河北多年的委屈和不公,而只是北京太撑了。

纲领上 ,定位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交通上,打通断头路根本上升不到一体化

断头路这种现象,除了在不同国家交界处会出现如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边境两边公路质量和风格会明显不同(也不是断头),在同一政权内出现本身就很可笑。而断头路的打通根本不能说明什么双方融合,而最多只能表明双方没有心理或实质上的对立而已。

所谓的旅游一体化上,说京津冀互相设立对方景点指示牌,并将此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成效去邀功炫耀。这一点同上,同一政权下互相不提示本就很可笑。纠正低级错误并不总代表功勋。

而蛋糕的真正核心部分,比如给一个人一生的高度奠定基础的高等教育及高校率取率,却被掩盖的严严实实,丝毫动不得。但是,这非意味着一体化对河北本身没有积极作用。实际上,河北如果能够把握住这次机遇,便有希望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培育出华北大地新的明星都市。

在工商业文明时代中,今天还试图通过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本身去调节,一体化恐怕不会走太久。河北省的根据出路在于拥有先进的生产力:高智商公司 (高科技型或是知识密集服务型,总之是高附加甚至超高附加值型企业)。行政部门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高附加值(我称之为高IQ企业)的企业到这里来,如何给辖区内尚在萌芽的高IQ企业创造发展平台和支持,如何能让这些高IQ企业将来享誉全球之后不会弃冀北上京津或南下沪穗。

似乎如果河北省没有一个能与京津抗衡的大都市,就会永远作为一盘由十一个地级市组成的半散沙存在。如果河北省没有一座配得上其的大都市(可以是省会,也可以是其他更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城市)除去规模效应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外(比如城市只有到达一定规模才会对一些全球连锁企业或明星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很难吸引之前所提到的“高IQ公司”的入驻。

比如,将IBM位于吉隆坡的全球财务中心或位于马尼拉的全球人力资源中心吸引至石家庄;或将微软的大中华区总部吸引到保定;或将麦肯锡亚太总部设于唐山等等。虽然这未必是河北省当前可以做到的事,却代表了努力的方向。别人给你定位成物流基地或逼你发展旅游业等绿色行业,但你自己心里必须明白什么才是让能跟卧榻之侧的两个超级城市分庭抗礼并保持尊严和地位的依靠。


冀省市区及县级市图如下(张家口区划调整前):


不难看出其弊病,一是地级市过少,小马拉大车情况较多;而是县过多,特别是冀中南有很多小县(甚至一些千年古县)。这种状况一方面消耗了过多的公费财政,另一方面限制了资源的集中与优化,举例而言,假如说香港等于200个县,但香港创造出的价值,起到了辐射作用却是200个县做不到的,这就是资源集中的作用,也是北上广过去辉煌的原因。

按照这个思路,不妨设想三种解决途径:


思路一:扩大石市控制区域

调整后,其GDP自会毫无悬念地将河北省第二市远远甩开,也似乎为成为全国数得上的经济“大”市。变大自然毫无争议,但真的变“强”了吗?收入虽然变多但收入的方式却没有被根本优化,更大的层面上,河北省本身的财富又有何变化,其他市县则可能会更受到严重削弱。


思路二:冀省并县

好处不必赘言,弊端是引起的动荡会比较大,稍有不慎可能反而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思路三:增加中等城市

弊端是挑战了现有的行政制度级别,也可能使得本就不够多的资源被均衡化分散而无法达到聚集效果。

三种思路,一个省域内集中资源;一个跨县集中资源;一个是跨县集中资源的升级版(从省层面上看则是分散),然而将其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却是同一种思路——行政命令手段。也就是说,这些举措依然不是在市场的推动下,即不是由财富的创造者去推动,而是由脱离财富生产的高高在上的职业“规划者”和“命令者”去推动。回首冀省过去的经济战略只要由行政命令去推动,根本方向上就错误。一批不从事财富创造的人如何会知道怎样做对财富创造更有利?所以所做的事经常是延迟的或偏差的(无论是厉令全省几年之内全面小康,举全省之力发展沿海,三年大变样还是本顺在任期间的京津冀一体化冀省定位)。

北方人似乎普遍崇拜官僚系统,而官僚系统中人也坦然将自己视为人上人或精英,这种农业时代的落后观念才是在工商业文明下,河北发展缓慢,走入重污染高能耗这条路,并转型迷茫且艰难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非要将冀省振兴寄托在冀省拥有高智商世界影响或控制力公司之上。




附加篇 南国叶落 北府尘嚣


在江南小城常州城南的一个别墅区内,南国的树木也禁不住天气的萧瑟,纷纷落叶。踩着落叶来来往往的多是在商界有所斩获的创业家们,唯一有一栋别墅中的主人不同,他出门不多,门口经常停靠着一辆【冀A】牌照的黑色奥迪,他给自己别墅起名叫“愚园”,这也是他给自己一生做的简短注解。


早还在英国时就想为这位“成也冀省败也冀省”的昔日京畿第一执政写些什么,因为素来钦佩想做事干做是会做事的有为者,也因为冀省曾在他的时期曾幸运地拥有过与“东部列强”比肩而立的机遇。他是河北省高官序列中极少数与之前之后冀省官场风气格格不入者,他像一切英豪一样有眼光,有豪气和壮志,也和一切正常的人一样有私心私欲,有缺点和把柄。十三年前那个南国叶落的时节,随着北府的尘嚣,他离开了自己主政了十四年的土地,冀省的风骨傲气和斗志也随之转向了固步自封式的求安维稳。




他确实做了错事,证据确凿且其也已亲口承认,甚至某种意义上他的倒台还是平民不畏强权勇于伸张正义的经典案例。只不过,贪污腐败总是政治角逐的遮羞布,当他被以一个非圣人型官员通病被拿下后,请问后来继任者,谁还敢继续力排众议地将自己和利益既得者划清界限,将思想战略和决心贯彻下去?可以叹息一声法不容情,也可以欢呼贪官倒台,大快人心。只是牺牲以一省政坛后续执政者魄力和雄心为代价,站在某个高度来看,真的明智吗?也许这要涉及到另一篇关于“民意对政府绑架”的论述。

最后,附其在未能出版的回忆录中的片段:


“我的一生中,给我教育最深的是河北的14年。事实证明,我不是当省委书记的料。我在河北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没有驾驭复杂的政治局面的能力。'

'争名夺利成为党内矛盾的焦点,有权就有利,为利就抓权。'

‘我对河北这样政治上非常复杂的情况在思想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常州不仅生态环境好,更重要的是政治环境好,常州的朋友是琢磨事,不琢磨人。”

“(冀省)不是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放在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上,而是放在了走门子、拉关系、找靠山上”。



编辑于 2016-05-24
发布于 2016-06-05 21:34

省内彼此没有认同感也没有排斥感,从语言饮食到山水文物都各具特色,所以都没有能代表全省的……

编辑于 2016-06-27 12:06


预警:万字长文,科普河北诞生的前世今生,以及京津冀三地的爱恨情仇。

河北,是古冀州和古幽州的混血儿。强扭的瓜不甜,没有爱情的婚姻就是人生的监狱。

冀州,是汉籍《禹贡》所描述的汉地九州之一。《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具体而言,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赵国、广平国、真定国、中山国、信都国、河间国都是冀州的范围。

幽州,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梁、唐皆置幽州治蓟县,辖境渐次缩减,中唐后辖有今北京、天津一带,北抵长城,东南抵海河、蓟运河之地。后晋天福元年(936)割献契丹;辽会同元年(938)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周礼》“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自古为形胜之地,幽州是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历朝历届对于幽州的定义管辖范围不断变化,但是幽州的核心所在区域并没有变,那就是今北京市(明清时期北京顺天府)。

河北这个概念,泛指大河之北,这个词在隋唐之前并不常用,那个时候中国地域政治的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陇,秦国旧地,关中平原对抗山东六国,那个时候,‘山东人’一词,足以将大河以北的幽州人冀州人团结在一个旗帜之下。

河北冀州人、幽州人最后一次大团结是唐朝,那个时候的河北大地,幽州,冀州由三个节度使管辖,幽州,成德,魏博三镇,名震天下。

范阳(又称幽州或卢龙,今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

河北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爆发地。

为什么河北爆发安史之乱呢?

第一,唐人说边疆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止,唐朝前期的扩张欲望,以及军功的回报率之高,使得唐朝弥漫强烈的军国主义。以武为荣,亦以武犯禁。百姓对朝廷缺乏敬畏尊重,造反的精神压力不大。河北地区一直是开疆拓土的最前沿,直接面对高句丽,契丹,奚人,民风彪悍。

第二,河北地区作为军事前线,长期在军事管制状态,老百姓对腐朽堕落的朝廷非常失望,同时崇拜军事强人,以力为尊。加上唐朝大量将少数民族安置在河北,胡汉融合,已经有了北魏六镇之乱前的状态。

第三,唐朝前期山东寒门和关陇门阀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山东士族主要靠武功进行升迁,科举考试基本被门阀垄断,大量不得志的士人以门客智囊的形式被军人掌握。安史手下都有大批精英知识分子出谋划策。

安史之乱时大量的精锐河北三镇武人,加上少数民族精锐铁骑,加上不得志的山东寒门士人,加上蠢蠢欲动的野心家。席卷天下的安史之乱就在河北爆发了。

直到唐灭,唐朝也无法征服河朔三镇。宋人尹源评说:“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那么河北三镇怎么被消灭的呢?

公元915年,趁魏博藩镇爆发兵乱,李存勖举兵攻取魏博,收编魏博牙兵。公元916年,李存勖再次出击魏博,扫荡了整个黄河以北。至此,李存勖已经实现了以山西形胜兼河北财富的最强模式。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举兵五十万进犯幽州。周德威死守幽州,李嗣源火速支援,没用李存勖出手,沙陀骑兵便教训了耶律阿保机怎么做人。契丹大军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和无数头牛羊,退回大漠。

公元921年,成德张文礼发动兵变,义武王处直勾结契丹,李存勖开始解决内部问题。经过公元921年和公元922年的连续征战,李存勖彻底解决了河朔三镇的割据问题,并自领成德节度使。

公元923年,李存勖接受各路藩镇劝进,登基为帝。

李唐气数已尽,后唐虽辉煌却短暂,历史最终选择了赵宋。而北宋可以看成大号的宣武军节度使。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定都汴梁,汴梁城市朱温的老巢,这成为了汴梁以后成为都城的基础。后唐灭后梁之后将都城迁往洛阳,后晋灭后唐又将都城迁往汴梁,契丹灭后晋,后汉取代后晋继续建都汴梁,之后郭威取代后汉建后周,接着就是成桥兵变,宋太祖建立北宋。在五代十国后期,汴梁城一直作为都城直到北宋完成基本统一。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刘鋹(970年);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李煜(975年);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

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古代中国,但也基本统一古代中国。北宋二次讨伐辽国失败,幽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

从宋辽澶渊之盟以后,幽州就和冀州分道扬镳了。宋辽以白沟河为界。


将幽州冀州也就是河北重新粘合在一起,就离不开北京在地缘政治中的崛起。从元朝在北京定鼎天下,统一全国,河北这个概念才被捏合成真正的政治实体。元代中叶,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中书省直辖地区,称作“腹里”,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

“行中书省”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

中书省辖地这个词,是河北省最初的名字。

元朝疆域图

直隶,简称“直”,中国旧省名。

所谓“直隶”地区,在古代往往特指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直隶”二字最早见于宋朝,宋朝以州领县,其直属京师者被称为“直隶”。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后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北京为京师,正式定为国都。北直隶是明朝直隶于京师的地区,明朝行政区,相当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为区别于直隶南京地区的南直隶,亦称北直隶,简称北直。清初,改北直隶为直隶省。

明朝疆域图


清初以南直隶为江南省,北直隶为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乾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地区、张家口地区北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属直隶,辖境日扩。1914年割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特别区城。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

清朝疆域图


清朝疆域图

河北,自称京畿福地,其实定位就是首都护城河。

河北存在的价值就是拱卫京师,是个外围大缓冲区,相当于一个大篱笆。

关于河北前途发展的任何讨论都不能脱离这个前提,反之则是闭门造车,本末倒置。

那么北京不是首都,河北的发展会不会更好一点?

好吧,正巧民国的首都在南京。河北梦回民国。

河北在民国不包含北边的察哈尔 张家口和热河承德。北平天津是直辖市也不是河北的。完美丢掉了北部的河北。

那是河北最混乱时代,三易省会,也是中国最混乱的时代,民国乱世。

那个时候北京不是首都,还叫北平特别市。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辖市,变成河北省会。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同年12月北京复升为院辖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

那个时候天津不是直辖市,是河北省会。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直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市改为省辖市。由于被日本人军事威胁,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然后河北省会在保定一直呆到新中国70年代。

我简单总结,如果北京从首都降格,可能会成为河北省会,最终还是会变成直辖市。天津当河北省会也无法长久,天津最终也变成直辖市。河北省会最终迁到了保定。

是的,北京,天津都当过省会,然后全变成直辖市,河北省会最终还是定位在了保定。这是必然的,河北的经理政治文化中心是北京天津,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京津排除河北省会的身份也是肯定的。因为京津和河北无法共情。可是河北省存在省会就要无限靠近核心。保定当核心就是因为京津保天然是河北地理核心地区。 雄安新区设置也是这个原因。

在一个地域是天然有一个核心城市的,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比如西北西安,东北沈阳,岭南广州,江南南京,这些板块你根本找不到另一个城市替代。

河北区域,在内蒙古燕山山脉以南,太行山脉以东,黄河以北,渤海以西。这个区域,除了京津没有更合适当省会的城市。别的城市都无法替代京津的地域核心作用。

河北省去掉北京天津后已经无法独立运转,现在的河北你可以叫他京津服务区。主要是作为京津两市的保姆保安保洁存在。

河北落魄不是因为自身发展不利,实际上是缺少领头羊。人无头不活。京津难辞其咎。

从宋朝 幽云十六州被割掉,河北就已经没有了前途。北京城住的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统治者。后期明朝迁都,北京城住的是南京迁移的达官显贵。京津地区完全是外来移民的河北定居点。北京天津普通人和河北省人是有隔阂的,是不一致的。缺少同省同乡的情感共鸣。北京普通人并不认可河北这个概念。这个在异族统治期间造成的后遗症一直影响到今天。河北人一直自我欺骗自己京津人也是河北人。这从根本上是个伪命题。

在京津心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天津是直辖市,既不是河北城市也非河本人。其实就和美洲白人不认可印第安人土著一样。美国清教徒只认为美国是上帝赐予他们的土地,印第安人是什么贵物?

北京,天津在唐朝属于幽州,那个时候 河朔三镇才是真正的河北。整个河北地区团结一致,上下一下。可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河北的去中心化是汉民族的灾难,也是中华文明的灾难。

然而,北京天津的沦陷,也是河北真正诞生的起点。

河北人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在北京天津人眼中,河北和云南,贵州,江西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中国人,外省人,没什么区别。

河北当自强,抛弃幻想,才能真正看清脚下的路走向何方。


编辑于 2022-09-13 13:52

最有名的应该是这位吧。。

编辑于 2018-03-11 15:47

在国内的时候,有人问我是哪儿的人,我说河北,他们表示没听说过。我说唐山,他们恍然大悟:“哦,唐山啊,我知道,老出名了!”

在国外的时候,有人问我是哪儿的人,我说中国,他们表示没听说过。我说唐山,他们恍然大悟:“Oh,Tangshan,very famous!”

在星际旅行的时候,有外星人问我哪儿的人,我说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它们表示没听说过,我说唐山,它们恍然大悟:“↑◎№§&#@※→▲☆”

……

唐山最出名!题主满意了吗?你在问题里加上唐山这个标签,不就是想这样吗?你们唐山可比河北出名多了。全世界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唐山,卑微的河北省都不配给唐山擦鞋。

补充一下,本答案只针对一小撮让人恶心的唐山人。绝大多数唐山人跟河北省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普通人只想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谁有闲心去讨论省份认同这种没什么意义的话题。只有这一小撮闲着没事干的混混才会在网络上引发争论,找存在感。

编辑于 2016-08-26 23:03

感觉说一句:我从河北省来。。。别人以为你在模仿元首。。

发布于 2016-05-05 11:41

本人是河北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感觉真是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不是针对谁,那些问河北在哪的人当真不知道河北在哪?中国地图以前基本家家都在墙上挂一个吧?即使没有,上学的时候也见过吧?不用大学毕业,初中地理最开始教的肯定是中国各省吧?是不是东北三省出来的回答别人我是东北人?我在南方待过几年,个人理解南方的盆友对于北方的理解就是北方=帝都+东北,一个人对于省份名称和省内城市的敏感度完全跟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关,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流通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全国各地的人都有,所以一般我问人家乡哪里的时候,即使他说的一个城市我也知道他来自那个省。而有的地方外地人口流入的比较少,而有的省份又相距千里,所以有的就不是很了解。但是有一点是南方的朋友对于北方的理解真的不如北方对于南方的理解(个人经验,不喜勿喷,原因我也不知道)。 说了这么多,回答这么无聊的一个问题,我也是够无聊的。

发布于 2016-06-27 10:53

在整个社会舆论中,各个省或者直辖市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色彩,网喷河南人,土豪山西人,豪爽山东人,一言不合干架内蒙人,顽主北京人,姐姐天津人,唯独这其中包围的河北没有什么话题可言。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可能去走完所有省份,所以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别人的口口相传,网上别人的评价,文学电影里面的描述而已,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跟河北无关。除了这些,我身为一个河北人,总是感觉河北不是一个整体,被分离的支离破碎,认同感也少了很多,京津地区周边的可劲往市里靠,河北北京傻傻分不清楚,其他地方也几乎各自为营,单说邯郸,唐山,秦皇岛北戴河,哪个名字的话题和名字背后的故事都要多于河北这个省的名字。

编辑于 2016-05-03 17:56

河北确实没什么凝聚力和向心力,河北连一个统一的方言都没有,离东北近的地方说东北话,离北京近的地方说北京话,离河南近的地方说河南话,中间的每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方言,还有河北石家庄以北的城市受京津辐射更强,不像其他省份里最有影响力的是省会,人们看病上学消费就业想去好点的地方就去省会,河北北部的城市这些项目都是去北京,比如保定在北京和石家庄中间,保定人有点什么事就去北京了很少去石家庄

发布于 2016-07-16 19:17

你哪里人?

我河北的。

河北?(长时间沉默)在哪儿?

我唐山的。

哦!唐山我知道!!

编辑于 2016-06-06 13:55

我是河北唐山人,刚来南方上大学的时候,我说我是河北人,好多人一脸蒙逼,河北在哪?后来我说我是唐山人,反而好多人恍然大悟的样子,哦哦唐山啊~唐山大地震那地方!虽然不大愿意别人对自己家乡只有这个印象,但很多时候说是唐山人比说河北人更省事,后来就直接说唐山人了……

编辑于 2019-12-30 10:13

我不知道小伙伴们那边有没有一个词

省城


比如小品《寻找李焕英》

贾玲就自称省城过来的



而许老师作为河北承德人

一直是没有省城这个概念的

因为别的省很多人的思想

比如看病或者买东西

县城不行去市里,市里也不行去省会城市

也就是省城

而我们这边有什么事儿在县城

县城不行就市里

市里也不行,,就直接北京了

所以我们和石家庄之间的纽带很淡

我去石家庄大部分原因都是工作后省厅开会都在石家庄。。。


至于为什么去北京不去石家庄

因为承德到北京跑一个来回

距离刚刚到石家庄

发布于 2021-02-07 09:03

河北就不应该存在。幽州和冀州本来就是分庭抗礼,燕国和赵国天生冤家。把不能愉快的玩耍的两个人强行合并在一起,这是一个悲剧

河北跨越了三个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这也许是全国唯一一个跨越三个文明的省份,所以她的存在就是一个失败。纵观历史,河北分裂的时间比合并的时间长的多,也许没有一个合并的河北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发布于 2016-07-10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