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历史
宝鸡市

宝鸡为什么起名叫“宝鸡”?跟鸡有关吗?

关注者
23
被浏览
31,903

5 个回答

很多人为宝鸡叫屈,认为宝鸡的两个古名:凤翔、陈仓,哪个都有历史厚重感,怎么偏偏叫“宝鸡”这个看上去略萌的地名?

宝鸡境内的岐山是周朝的发祥地,史称“凤鸣于岐”。宝鸡同时也是秦朝的发祥地,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定都于宝鸡眉县,定名陈仓。五十年后,秦宪公把国都从“千渭之会”的陈仓,迁都到平阳,在宝鸡陈仓区境内。秦德公在公元前677年迁都现在的宝鸡市凤翔县,称为“雍”。

秦朝末年,这里设陈仓县,县治在今宝鸡市区东郊。战神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家喻户晓。从关中入汉中的栈道,已被张良烧掉,杜绝项羽疑心。刘邦要入关,几乎无路可进。韩信明修栈道以稳住项羽,暗走陈仓道,出其不意,一战天下知名。不数年,韩信夷灭强楚,逼项羽自刎乌江。可以说,是宝鸡(陈仓)的崇山峻岭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陈仓在两汉时期没有太大变化,再次出名,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志在灭魏,以报刘备三顾之恩。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不敢轻易用险,选择了陈仓作为杀进关中的突破口。可曹魏方面早已料定处事谨慎的诸葛亮必走陈仓,在陈仓设兵。诸葛亮率数万蜀军,在陈仓城下遭到了“无名小将”郝昭的强力阻击,几乎用尽所有办法,依然攻不下陈仓。蜀军吃光粮食,狼狈退出。

陈仓始终是个县治,隶属于扶风郡。直到北魏时期,才设立岐州,治所却在雍县(凤翔县),陈仓县也被撤销了。不过,只要南北分裂,陈仓就是中原政权捍卫西线战略安全的重镇。守住陈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兵天将也无奈何!

隋朝时,凤翔县成为扶风郡治所,陈仓依然是县。唐朝没有变化,扶风郡改称岐州,治所依然在凤翔县。

陈仓一直是陈仓,宝鸡这个地名还没有出现。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3月,唐肃宗李亨大驾驻凤翔县,他觉得陈仓这个县名不太合适,就给更名凤翔县。肃宗的地理学得不好,几天后,他才知道已有凤翔县,县名重了。肃宗赶紧把新的凤翔县定名为宝鸡。

为什么会取名宝鸡?这里面有很多说法。

有一个相对“权威”的说法。秦穆公时,陈仓出土了一件怪东西,像是猪和羊的结合体。人们要把这货献给穆公,半路遇到两小孩子,指出这货能在地下吃尸体,赶紧杀掉。还没等动手,这货就要吃两小孩,两小孩变成了鸡飞进了鸡峰山的树林里。穆公估计是想吃鸡了,带人来抓鸡,结果只抓到一只母鸡,瞬间变成了石头鸡。穆公迷信,说这是天降宝鸡,立祠纪念。

这事记载在《搜神记》里,普遍被认为荒诞不经,但也有人研究,说这不是什么石鸡,而是流星撞击地球。因发出的声音像公鸡打鸣,那时人们迷信,就以为是天降宝鸡。于是,在陈仓就流传着这个传说。唐肃宗改名,也懒得动脑筋,既然这里天降宝鸡打鸣,那就叫宝鸡吧。

凤翔一直是宋朝的西陲重镇,但治所始终在现在的凤翔县,宝鸡县治所在现在宝鸡市区。而现在的宝鸡县(陈仓区),设虢县,入金后维持旧状不变。 你看明白了吗?

元朝设凤翔路,除了虢县被撤销,其他不变,明清照旧。

变化出现在民国。入民国后,宝鸡地区沿用清朝的凤邠道,直到1933年撤销,所属各县直辖于陕西省。1938年,为适应抗倭形势,设立了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管辖宝鸡地区各县,治所还在凤翔县。1941年2月,宝鸡县取代凤翔县,成为第九行政督察区驻地。

新时代后,在第九行政督察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宝鸡分区(地级),也就是现在的宝鸡市区。从此,宝鸡县成为原凤翔府区域新的治所。到了2003年5月26日,宝鸡县撤县设区,恢复旧名陈仓。

不过,作为地级的名称,宝鸡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宝鸡分区变成宝鸡专区,宝鸡专区变成宝鸡地区,宝鸡地区最终变成宝鸡市(地级)。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发布于 2019-02-24 01:46

以前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

传说一:唐天宝14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鱼阳鼙动地来的时候,玄宗与贵妃正在华清池温泉水洗凝脂。叛军破关入陕,直逼长安。玄宗携贵妃杨玉环仓惶出逃,行止马嵬坡驿士兵哗变,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玄宗一行逃到陈仓,关中将士纷纷潜散。这时叛军追尾。玄宗慌不择路,只带几个亲兵钻入山中。爬过一座山峦,四面岩石陡峭无路可行。此时,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扑到再地,失声痛哭道:“命休此矣!” 忽然飞来两只山鸡,盘旋之后,款款南飞。众人跟着陈仓山顶,歇入庙中。叛军追到。突然,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溃退而去。说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临别时,玄宗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陈仓山始称鸡峰山。

  传说二: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只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进献国君。可是却有两个小孩劝他万不可行。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猬”,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及长,吸人脑浆,陈仓人一听赶紧用力打头,欲把它杀死。突然,猬开口说话:“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这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 陈仓人闻言,以为灵异,放下猬去逮小孩。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生为汉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放了猬,猬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陈仓山从此林密草茂,幸赖石鸡之福,石鸡默默,以俟盛世。在唐至德二年(757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当是时也,正是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

发布于 2014-05-04 11:36

宝鸡这名商周时期貌似就有了。

编辑于 2017-10-17 15:39

有部分资料以神鸡鸣于宝鸡,所以肃宗改为宝鸡。于细考其前史书,综其实则不然。
《旧唐书•志》 卷十八:“至德二年,肃宗自 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 改为宝鸡县。宝鸡 隋陈仓县。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其月十八日,改为宝鸡。”又据《新唐书•志》 卷二十七:“宝鸡,次畿。本陈 仓,至德二载更名。东有渠引渭水入升原渠,通长安故城,咸亨三年开。西南有大 散关,有宝鸡山。”
可见确实在唐至德二年改陈仓为宝鸡县,此次是因为把雍县分拆为宝鸡和凤翔两个县,然宝鸡之名乃由于县内有宝鸡山,凤翔乃是因其时为肃宗所都凤鸣岐山而翔于雍,乃祥瑞,因名。以此可见肃宗甚喜以神物名县,宝鸡因此以宝鸡山而名,此时神鸡鸣于宝鸡未见新旧二唐书有所载,概为后人附会。所以至于为什么名宝鸡就得看宝鸡山的来历。


《史记•封禅书》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 。以一牢祠,命曰陈宝”。因此据我推测,在秦文公石因为陨石坠落于县东南,其声音如雄鸡,后文公得“陈宝”。
据清代《宝鸡县志》记载:“鸡峰插云,县境峰岳之奇,唯鸡山为最;天柱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吴岳,东接太华;云绕峰腰,触石时呈五色,鸡栖山顶,惊人只在一鸣。”又载:“三峰如削,徙巅者必援铁索而上,有石鸡大如羊。”《明一统志》云:“山有三峰并峙,为一邑之冠”。鸡峰山奇景甚多,历来有“三十六景”之说。


可见秦时因为其山三峰并峙,为一邑之冠,又其似鸡冠,而文公得宝于其山,因此名此山为宝鸡山,后武公改县为陈仓则其山又为邑山而得名陈仓山,实其前名为陈仓山。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有曰:“又陈仓人猎得一兽,似猪而多刺,击之不死,不知其名,欲牵以献文公。路间,遇二童子,指曰:“此兽名曰‘猬’。常伏地中,啖死人脑,若捶其首即死。”猬亦作人言曰:“二童子乃雉精,名曰‘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被说破,即化为野鸡飞去。其雌者,止于陈仓山之北阪,化为石鸡。视猬,亦失去矣。猎人惊异,奔告文公,文公复立陈宝祠于陈仓山。”。其实是冯梦龙根据民间传说将此山神话为陈宝飞入秦岭化为鸡峰山,其实前所未见,所为雄鸡飞入南阳,亦为冯氏附会。

发布于 2023-05-10 11:32

宝鸡

英文名

phoenix

发布于 2016-12-16 10:05
( 为什么?)